中国科技馆在主题教育中切实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热文
中国科技馆始终坚持“要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职责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为科技工作者做好服务、搭建深度参与科普实践平台,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建立起科技工作者与公众深入交流的坚实桥梁。
走进科技馆看展览,让科技工作者成为科技成就的“见证者”
4月21日,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党总支来到中国科技馆参加“学二十大精神 观中科馆展览”宣讲活动。他们重点观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这里展示着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该所第二任所长王忠诚的手模。
(相关资料图)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中国科技馆供图)
“学二十大精神 观中科馆展览”宣讲活动是中国科技馆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切实为科技工作者做好服务的重要举措。活动依托沉浸式、体验式、探究式展览展品资源,重点面向全国学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科技工作者组织开展。活动采取精心设计的“1+4”参观路线。同时,为服务更贴心,针对部分科技工作者团体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主题、模块化、菜单式专属定制路线。
据介绍,该活动已累计为中宣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国家部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等科研院所等134家单位的5000余名科技工作者提供专场服务。大家普遍表示“活动立意深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引导各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
走近公众讲科技,让科技工作者做科技成就的“传播者”
5月13日上午,在悠扬的《奔向你》琵琶曲中,多位专家在“星宇探索之旅”短期展厅对展品进行逐一辅导,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带领公众观看空间站科学实验柜实物、体验模拟遥操作及模拟科学手套箱操作、聆听关于“天和核心舱”的中国航天故事。
科技志愿服务现场(中国科技馆供图)
科技志愿服务是中国科技馆深度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顶层设计、实施方案编制以及探索展厅结对合作机制方面持续发力。“走进展厅讲科技”是其中的亮点品牌。主题教育期间,已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为科技工作者创设科普服务场景、搭建科普平台。同时,通过“中科馆大讲堂”“科技馆里的思政课”等活动,邀请各领域科技工作者为公众讲述中国科技故事,展示中国科技力量,传递科技工作者声音。聘请侯云德院士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为专家志愿者,积极开展决策咨询、科技志愿等活动,让公众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中国科学家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精神。
立足专业做展览,让科技工作者做描绘科技成就的“策划者”
5月29日,“稻谷飘香,禾下追梦——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展览”在中国科技馆首次亮相,此展览集合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武汉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众多单位和科技工作者的支持。植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助手李必湖等专家深度参与展览创意策划、展陈设计等,并提供珍贵资料,使展览细致展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在杂交水稻领域攻坚克难的伟大历程,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以及造福世界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弘扬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崇高精神。
观众参观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展览(中国科技馆供图)
4月底全新开放的“共话健康真意”常设展厅,除邀请卫健委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营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全程把关展览科学性、提供科研数据支撑外,还联合举办主题周活动,每天邀请知名专家开展健康咨询、现场健康课、主题沙龙等。即将在6月亮相的“皮影也科技——非遗科技文化展”聚焦“皮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与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深度合作。他们的加入,不仅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使专业知识和科普展示完美融合,还为公众提供生动、新颖又精彩的科学盛宴,让公众充分感受科普的温度、深度和广度。
未来,中国科技馆将持续广泛联系服务好科技工作者,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自豪感、获得感、认同感,同广大科技工作者一道,为助推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