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非杀杨修不可?原因二人心知肚明,却不愿说破|天天实时
导语:四大名著,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他还贯穿着我国现在很多文学典籍甚至需要学习的课本知识。其中非常经典的三国演义不仅讲述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兴衰,更从中体现人们得智慧,勾心斗角。
特别是关于杨修死亡的说法,我们的课本和历史都同样告诉了,都把他讲述的非常完整,甚至已经淋漓尽致。在课本中讲述,杨修之死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他却招来了非常严重的杀身之祸。
那就是当曹操准备攻打刘备时,出于某种原因,反正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于是聪明的杨修利用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猜测力认为曹操有撤军的意图,所以就是顾得开始收拾行李,其他的士兵看到以后,也都产生了动摇的心理。
(相关资料图)
后来杨修经常猜测,而曹操又善于猜忌,怀疑,所以曹操就把他杀死了。其实总的来说,杨修的死因就是因为他善于猜忌,太聪明,总是揣摩领导的心思,其次就是把一些消息泄露出去,造成了军心大乱。在军事战争中,这样的人是留不得的。
不过也有很多的史书记载,杨修的死因源于他的出身。原本杨修的母亲是袁术的女儿,细算下来,杨修就是袁术的外孙,还是袁绍的外甥,虽然说关系不是特别亲密,但在古代血浓于水的理论中,曹操也会把他杀掉。
即使和袁术,袁绍没有关系,他的母亲嫁给杨家,也就以自己的丈夫为重,并且单从杨修的父亲来看,对于曹操他也未必全然支持。所以不管从哪方面来看,杨修注定是以死亡为结局。话虽这么说,其实从历史发展上来看,注定要求死因的其实是在古代,历朝,历代中经常出现的一件大事,那就是夺嫡。
不管是哪朝哪代,皇帝的儿子们都会在争夺权利的过程当中损失惨重,尤其是参与夺嫡的臣子更没有好下场。如果侥幸自己追随着这一方获得了胜利,到最后自己也不一定能保证新皇帝能够善待自己,毕竟自己参与了他不光彩的事情,为了防止事情的泄露,很多新上任的君主都会把知道自己秘密的一些人赶尽杀绝。
虽然杨修有着过人的聪明才智,分析能力和心思都非常致密,并且饱读诗书,即使是这样,他也走上了参与夺嫡的道路。但是在他选择曹丕和曹植阵营的时候,也许因为是志趣相投,有着共同的爱好,也有着同样的聪明才智,所以饱读诗书的杨修选择加入了曹植的阵营。
后来因为支持曹丕的人数众多,他轻而易举的走上了成功的道路。而杨修也因为站错队伍,又太聪明,本身曹操的身体日况愈下,所以杨修也给自己招来了最后的杀身之祸。虽然说杨修的成才并不是一簇而就的,他花费了杨彪大量的心血,饱读诗书,聪明有主见。这样的儿子一死,杨彪立刻就没有了往日的精神。
虽然对于曹操杀害杨修的原因,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但是作为后来人我们也只能通过一些其他的手段来揣摩其中的意思。三国演义被不同的版本搬上了电视荧幕,我们的最多信息来源也就是根据人们的表演来获取。其次还有很多人人为原著中描写的杨修死亡更加详细,因此他们还专门的购买了三国演义书籍来研究。
也许是文学的吸引,也许是为了探究杨修真正的死因,很多三国演义的爱好者们似乎已经达到了非常疯狂的程度。曹操作为当时的大都督,位高权重,甚至后来顶替了皇帝的位置,权倾朝野,不过因为他本身的善妒,猜忌,也让自己丧失了救治的机会。失去生命的他不知是否后悔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历史的发展是不断更迭的,每一个时代里都会有大量的文人墨客出现,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敏锐,聪明,很强的洞察力不断在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古代的历程,也没有经历过战争,但从三国的尔虞我诈,我们意识到了,没有一点本事,是绝对活不下来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