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参终日饮酒不治事,却还是被誉为贤相的原因-当前热文
曹参原是泗水沛人,后跟随刘邦起义反秦,立下了不世战功,被封平阳侯,甚至最后官居丞相。
然而相较于他的功绩,人们对于曹参的熟悉更多的来自于一个成语——“萧规曹随”。所谓“萧规曹随”,即曹参继任丞相后继续延用萧何的规章制度,比喻按照前任留下的规章制度办事。
(资料图片)
这个词语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贬义,有时会用来形容人墨守成规,但在其最早出现时,却还是一个褒义词。
那么,曹参究竟为什么能在沿用前人规则的情况下为人称颂,誉为贤相呢?这样的举动中又藏有怎样的智慧呢?
一、社会背景
由于此前秦朝的暴戾政治,胥吏盘剥,百姓们深受其害,不得安宁。而自秦时就一直存在的反秦起义随着秦始皇的崩逝和陈胜吴广起义而群起聚而攻秦,这虽然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却也使得本就生存艰难的百姓深陷战火之中,社会难以发展,民不聊生。
因此,汉朝初立之时,所面对的除了秦朝留下的大好河山外,还有饱经战乱之苦,乱世之艰的黎民百姓。
面对这样百废待兴的局面,大刀阔斧的建设显然不太可能,统治者为求长治久安,社会发展,必然要给饱受苦难的百姓一段恢复的时间,好在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模式小农经济有着一定的恢复能力。
在这一基础上,百姓恢复生产,安居乐业就需要统治者轻徭薄赋,清静无为了。
正因如此,有汉承秦制的说法。事实上,虽然当时的普遍说法是秦亡于其制,但秦朝的制度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正因如此,汉朝的统治者承袭了秦朝的制度,只在细微之处做出了改变,减少了百姓的动荡与不安。
这一社会背景在汉朝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汉惠帝时期也包含其中。
曹参虽是汉朝功臣排名第二,但其继任丞相之时却已是汉惠帝时期。这时高祖已然崩逝,萧何也已病逝。
在萧何的举荐之下,曹参继任丞相。百姓的恢复需要很长时间。至汉惠帝时期,社会还没有恢复过来,因此曹参继任丞相之后,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发展情况判断,才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继续延用萧何的规章制度。
概因曹参明白,国家和百姓还没有从战火中恢复,而萧何的制度显然是为了促进百姓安居,社会恢复而制定的,当然还适用于此时的情况。也正是曹参这一精准的判断,使得他虽“无所为”,却能“有所为”,被人誉为贤相。
二、治国策略
基于西汉初立,百姓刚刚脱离乱世与战争,社会环境还未彻底平稳,一切百废待兴,高祖皇帝选定的治国方略正是黄老学说,无为而治。
所谓无为而治,并非当真“无为”,而是顺应自然,以“无为”促“有为”。
汉初百姓经历了秦末战乱,对于统治者的不信任还未消散,需要统治者长时间的表现才能安抚。而当时百姓们最需要的并非统治者大刀阔斧发展生产经济,而是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
而从秦时延续而来的荒芜与混乱也并非一时一朝可以恢复的,因而汉初很长一段时间实行的治国方略都是“无为而治”。
曹参本是跟随高祖起义的功臣,甚至有取二国又一百二十二县的功勋,且其出身乡野,对于庶民的生存状况有着一定的了解,就更清楚一个平稳的生存环境对于百姓而言比朝廷频繁提出新的举措要更重要。
正因如此,曹参在当上丞相后延续萧何为贴合汉初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并因此为百姓所称颂。
除此之外,曹参继任丞相后,长日饮酒大醉,甚至别人来劝说他专心工作,不要饮酒,最终却也被他拉去饮酒。
长此以往,上行下效,诸多官员皆饮酒成风。面对这样的局面,曹参不仅不劝告,反而与之同饮。这也是因为曹参深知当时的百姓需要的是自己安稳的发展,而非官吏班门弄斧,弄巧成拙。
三、“萧规”“曹随”
(一)“萧规”
萧何其人,本是沛县的主吏掾。所谓主吏掾,便是主管官吏的小头目。然而萧何虽然官职不大,志向却并不小。
他身在秦朝的官吏体系中,又是官吏体系中的下层,对于秦朝统治下百姓的生存状态看的比别人更明白些,这也就使得他对于秦的暴政深恶痛绝。
萧何善识人,在结识当时还未发迹的刘邦后,认为此人绝非等闲之辈,便一直给予他帮助。及至刘邦斩白蛇起义后,萧何也携其族人响应。
萧何不但看人准确,对于时事的洞察也十分敏锐。在刘邦攻入咸阳后,诸多将领为关中繁华迷了眼,只有萧何率先去往丞相和御史的府邸,将其中收藏的律令,文书,图册等保管起来,这对日后汉朝建立后制定相关策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也可以看出萧何长远的眼光。
及至汉朝建立,萧何拜丞相职,又开始编修律法。这部律法结合了刘邦入关之时的“约法三章”,又借鉴了秦律的框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些符合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修成了汉初的律法《九章律》。
《九章律》作为汉初第一部律法,上承李悝的《法经》和商鞅的《秦律》,下启曹魏《新律》、西晋《秦史律》乃至唐朝《唐律疏议》,可以说,这部律法在中国法律史上也可称一座丰碑。这正是“萧规”。
正因“萧规”是基于秦律的严谨与汉初的社会情况所制定的律法,适用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才使得曹参继任丞相后,决定遵循无为而治的策略,终日饮酒,延用原有制度。
也使得他虽然并无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新的功绩,却也为百姓所称颂为贤相。
(二)“曹随”
萧何病逝后,曹参继任丞相。然而他并未“新官上任三把火”,反而“举事无所变更,一尊萧何约束”,即一切都没有变化,都按照萧何的规章制度。
不止如此,曹参还贴出告示,所有官员皆依前相理事。这一纸告示毫无疑问稳定了人心,概因此前萧何曹参二人相争功勋排名前后,因此交恶。
如此几月之后,曹参明了各处官吏性情,处理了一批沽名钓誉之辈,更换上一批老实勤恳之人,此后便终日饮酒,不理政事了。
眼看曹参刚刚上任便终日饮酒,他的好友同僚纷纷前来劝谏,然而他却并不采纳,反而呼朋引伴,将来者一同拉下饮酒,久而久之,上行下效,满朝饮酒之风盛行。
对于曹参的行为,很多人并不理解,甚至觉得荒唐。汉惠帝看曹参整日饮酒,也觉得曹参欺他年幼,不愿辅佐,在几多试探之后,质问曹参为什么这样做。
据《史记》记载,曹参是这样回答的:“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汉惠帝回答:“朕乃安敢望先帝?”
曹参于是又问:“臣孰与萧何贤?”
汉惠帝回答:“君似不及也。”
在这两问两答后,曹参的最终结论来了:“陛下言是也。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尊而勿失,不亦可乎!”
汉惠帝于是被说服,答:“善。”
通过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曹参不改萧何旧例,本质上是为了社会平稳,天下安定。基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及汉惠帝时期距汉初时间不长的情况,曹参不改萧何旧制的策略显然是正确的。
而他也并非全然不知政事,而是在确认任上官员皆老实勤奋,质朴忠厚以后才开始饮酒,可见曹参胸有成算。
事实上,曹参此前能够因争功而与萧何争执,其性格也可见一斑,然而在继任丞相以后,曹参却能看清社会境况,采取正确的措施,并且同汉惠帝承认多有不如,可知其任齐国相之时多有磨砺成长,其人也并非庸人。
也正是因为曹参到任之后并未多改动萧何时期的制度律令,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更快的从战乱中恢复过来。
也因此,在曹参任相三年病逝后,百姓们纷纷作歌谣讴歌赞颂曹参:“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曹参在任之时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名传千古的伟大举措,其“萧规曹随”的做法拿到今天来看或许也是落后且不合时宜的。
但在当时,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却因此而不必重徭役加身,不得安宁,而这也正是百姓们所盼望的。
四、结语
曹参为相,终日饮酒,遵循萧何的旧时律令规章,然而这并非无能之举,而是曹参在深入了解汉初社会情况后所做出的与治国方略相辅相成的举措。
他遵循无为而治的思想,努力让百姓休养生息。这一举措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恢复生产,促进百姓平安,社会平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萧规曹随”的法治智慧》
2.《曹参的无为与有为》
3.《“无所为”时“有所为”》